讯飞医疗完成境外上市备案 AI医疗商业化难点何解

发布:2024-08-09 浏览:1165

讯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讯飞医疗)上市之路再进一步。

  近日,中国证监会网站显示,讯飞医疗境外发行上市及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备案完成。

  今年 1 26日,讯飞医疗已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,拟在香港主板上市,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、广发香港及建银国际。

  此次完成境外上市备案登记,或意味着,讯飞医疗的上市之日正在逼近。

  根据招股书,常年巨额的研发投入,与缓慢的商业化进程,让讯飞医疗的现金流捉襟见肘

  截至20239月末,讯飞医疗货币资金5769万元,交易性金融资产3200 万元。这也就意味着,讯飞医疗账面上的流动资金不足9000万。

  显然,分拆还不具备造血能力的讯飞医疗独立上市,可以大大缓解科大讯飞(002230)的资金压力。

  然而,近年来,随着宏观经济环境变化,以及一二级市场估值降温,医疗AI领域的资本化已然进入寒冬。

  盈亏平衡难以实现、商业模式尚不清晰等阴霾长期笼罩在AI医疗产业的上空,讯飞医疗该如何打动投资者?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图片5.png

 

  能否撑起84亿估值?

  此次讯飞医疗的上市,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其估值问题。

  讯飞医疗的招股书显示,其从2016 年成立起曾历经多轮增资。

  其最新的一次注资和股权转让,发生在 2023 12 月,科大讯飞、顾屿南歌分别以1.8 亿元和0.3 亿元认购了讯飞医疗2.14%0.36%的注册资本;同期胡国平又将所持的1.189%注册资本以 1 亿元的价格转让给安徽言知,科讯创投将其注册股本总额的0.1784%0.15 亿元的价格转让给讯飞海河。这四笔交易对应的讯飞医疗总估值均约为84亿元。

  而在现在的港股市场,讯飞医疗能否维持这一估值水平,面临一个大大的问号。

  “AI 医疗买单能力很差,不是刚需,估值估计会大跳水。华东一名资深的医疗行业投资人受访说道。

  仅从讯飞医疗所涉足的AI+医疗影像/诊疗器械、智慧医院领域来看,目前迈瑞医疗(300760)、联影医疗、万东医疗(600055)、数坤科技、鹰瞳科技、医渡科技、推想医疗、京东健康、百度灵医、卫宁健康(300253)等均有涉及,其中既包括传统的医疗龙头、互联网巨子、也有AI 诊疗的后起之秀。

  而产线更广、盈利模式清晰、发展更成熟的影像龙头——万东医疗(600055.SH),截至目前的市值也才87亿元。2023 年,万东医疗总营收12.37 亿元,净利润为1.91 亿元,其一年的营收都超过了讯飞医疗的总资产。

  截至20239月末,讯飞医疗总资产为 10.87 亿元。在过去的2021年、2022年和2023年前九个月,讯飞医疗的营业收入为3.72亿、4.72亿和3.24亿元,相应的净亏损分别为8940.1万、2.09 亿和1.70 亿元,相应的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4,823.3万、1.11 亿元和9960.6万元。

  而从已经上市的 AI 医疗赛道来看,讯飞医疗面对的估值考验更为严峻。

  在过去两年时间里,港股分别迎来了“AI医疗第一股的鹰瞳科技、AI 医疗企业医渡科技和“AI制药第一股晶泰科技,截至目前市值分别为12.43 亿港元、37.36 亿港元、193.66亿港元。

  其中,晶泰科技上市时间最近,上市距今仅一个多月。其2021年至2023年营收分别为6279.90万元、1.33亿元、1.74亿元;目前还在持续亏损中,2021-2023年,其亏损分别为21.37亿元、14.39亿元、19.06亿元,合计达54.82亿元。

  晶泰科技收入规模不及讯飞医疗,其主打的人工智能赋能药物发现领域,与讯飞医疗的“AI赋能智慧医疗领域也存在一定的差异。从服务维度上看,晶泰科技主要向生物技术与制药公司提供药物发现解决方案,以此换取服务费。

  而讯飞医疗主要为医疗机构提供电子病历、医学影像以及CDSS等服务产品,可以对医疗流程进行辅助支持,其业务涉及疾病预警、早筛、诊断、诊后与慢病管理等医疗全流程,既有面向居民的讯飞晓医, 也有面向医生的智医助理

  晶泰科技上市前的最后一轮融资——20217D轮融资后估值已达到19.68亿美元(约140亿元人民币),是讯飞医疗融前估值的近两倍。

  相比之下,医渡科技的业务模式与讯飞医疗更为接近,其也是依托于 AI 大模型,为医院、医疗机构提供数据智能平台和数据分析解决方案,包括处理和分析的医疗记录、参与创新药物研发、基于医渡科技大模型研发私人健康顾问等。

  2021115日,医渡科技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,上市首日收盘价65.20港元/股,较发行价上涨148%,总市值近588亿港元。然而上市即巅峰,上市之后,公司的股价便一路跌宕下行。

  在最新的2024年财年(202341-2024331日),医渡科技营收8.07亿元,同比微增0.3%;经调整净亏损1.58亿元,同比缩窄65%,营收规模约是讯飞医疗的两倍。

  商业化曙光何时到来?

  事实上,医疗科技一直是市场的热门领域,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技术逐渐应用于医疗。然而,AI辅助医疗领域的商业化难题,一直困扰着行业,也是资本市场保持谨慎的原因。

  招股书显示,2022年讯飞医疗凭借其收入规模登上中国医疗人工智能行业的榜首,不过,医疗机构人工智能行业呈高度分散的激烈竞争态势,2022年排名前五的市场份额占比合计为21.6%,讯飞医疗市占率仅为8.7%

  近两年来,讯飞医疗的收入规模虽然明显增加,但营收规模的扩大很大程度上与烧钱不无关系。2021年、2022年及2023年前三季度,讯飞医疗的销售费用分别为0.9亿元、1.6亿元、1.3亿元,销售费用率分别为24.3%33.9%39.7%

  2022年,讯飞医疗的营收增速为26.88%,而销售费用同比增长77.77%,销售费用增速远高于同期的营收增速。

  事实上,讯飞医疗、医渡科技和晶泰科技,已然是行业的佼佼者,但距离盈利仍有不小的距离。

  目前AI应用方向中,除了金融领域有部分企业能盈亏平衡之外,基本都难以盈利,尤其是医疗领域,很多产品面对的需求都不是刚需。前述医疗行业投资人说道。

  难以商业化的本质,其实是产品不行,比如质量不行、不能满足临床需求等,医生不认可、市场不认可,而未来AI 医疗领域能跑出来的公司,一定是切实贴近临床需求研发出来的产品。华南一家中型医疗器械服务商受访也表示。